欢迎光临实修世界!

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最新发表

杨老师实修心语(七)

2017-03-08 和光同尘 阅读:7192 评论:0 Loading加入收藏

                                        杨老师实修心语()

缘起与说明

       这里记录的杨老师的实修言语,都是因为各种因缘在跟杨老师见面的谈话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有价值或有启示的语言,目的是丰富、方便和加深对杨老师实修禅法—大日如来禅的理解,但因有些话语脱离了当时的语境,仅仅从字面理解会产生偏差或错误,为了杜绝理解的偏差和错误,以及未来传播中的以讹传讹,所以对所有言语中话语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的体系与语境中去理解,如果对言语中话语的理解与书中的意义产生了差异,请一定以《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中的意义为准。

       这里公布的实修心语(),经杨老师亲自审定。

      在此,同时恳请同门的师兄弟,将你们听到的有价值的杨老师的话语,发给我(gmli@263.net),在请杨老师审定后,补充进去,供大家分享。

                                                                                                                       谢谢!

 

明理篇

1.     三界内一切的“母体”都是“法界”。

2.      “心”一旦与法界沟通后,法界的能量就会通过“你”这个管道流过来,通过修行保持这种“关系”,就会慢慢地改变你的一切(比如身体、心理、工作、生活、修行等)。

3.     第七识在聚集时,如果能有一刹那的放松,就可能会感到有一个“后台”存在 ——这是一种寻找或证知第八识的方法。

4.     第七识破掉的概念是:把第七识的后台展现出来就算证入第八识,第七识自然就破了,这时会有一种特别“爽”或“释然”的感觉。

5.     知道自己当下最高状态的那个点,并将这个点展开,逐渐扩展到全部,就是修炼的方法。

6.     修行时,在身心改变的过程中体会、认识“谁在改变这一切”——这就是“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的含义。

7.     修行时,明白道理是一定需要的,但道理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上找到落足点,并从这个点上一步步去实修才是最重要的。

8.     修行时心变软了、心里的东西散开了,身体自然会变软,但是心变软时又要防止“心瘫”无力或“懈”的状态。

9.     “发心”最终决定了一个人的修行目标。

10.           修行到最后,一切的一切只是个聚散的问题。

11.           如何理解“聚散”和“转化”呢?形象地讲,当液体变成气体(或反之)时,是一个“聚散”的过程;点一把火把气体变成光和热,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12.           佛法最后带来的是安祥与平和。

13.           修行中,有时会感觉自己越修问题越多,这种情况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但有些情况下,很可能是自己的觉察力提高了,感知的东西多了。

14.           状态的高低,一般指能量 层次的差别,个体最高的状态通常指自己最空、最虚灵的状态。

15.           修行时要身心合一,身心合一后,身体的力量才可以为“心”所用,身体的力量只有靠 才能带起来

16.            “密法”的特点就是“法界”通过“管道”过来直接关照你,由佛、菩萨直接带着你

17.           觉知是本体的一种功能。

18.           “真信”了、“真心”学佛了,“法界”的力量就透过来了,就会有佛、菩萨直接带着你修,带着你走。当你还不能直接沟通时,佛、菩萨会以你能感知到的、能接受的方式告知你该怎么做,你只要仔细“品”自己的“内心”、“品”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言行、“品”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19.           “明心见性”就是证达了“自性”化现为“自心”的过程,并因而内明了“自性”与“自心”的关系,从而立足“自性”,不再受“自心”化现的种种现象所惑。“明心见性”也就是证知八识“心性”后的境界。

20.           何谓开悟?按《如何安心如何空》的定义,“破六识”后就应算是初步的“开悟”了,而只有证知八识“心性”后的“明心见性”境界,才是真正的“开悟”。

 

明法篇

21.           修行的一切都是以肉体为基础进行的。

22.           修行一定要练、养结合。练养结合的“度”在于:练完功后,如果觉得累了、乏了,就是过了;如果练完功后,心里痒痒的还想做,或者自己难受的身心感觉没有调整到不难受或舒服的状态,就是没有练够。

23.           在“过程中”、“在动时”体会,是体会的要点。

24.           正确的修行给身心带来的变化标准,是从实到虚,从有到无。

25.           所有的感知都与自己当下的身心状态有关。

26.           练功时要“舒适为度”、“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三个原则整体来理解和把握,才是正确的。

27.           人“真”的时候,不论说什么,都是不会伤人的。

28.           我们方法中的“咒语”,字面上看起来与现在流传的咒语没有什么区别,但发音与现在的咒语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咒是一种“密咒”,“里面什么都有了”,一定要用心体会,用心持诵,不要当成普通的咒语对待。

29.           修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关键要把自己的长处与特点用足,不要跟别人去比,但可以跟自己的过去比。

30.           到我这里,最后都是“功夫”说事。

31.           重复“现量”地“观”,本身就是练功夫。

32.           “正信”是发自“本地”的东西,“正信”可以把你带到那个地方或境界。

33.           持咒的能量是从本源过来的,有“心”力、有能量,就看你在其中如何取舍了。

34.           持咒时一定要一心一意,同时体会一心一意“持咒”时的身心变化,持到最后,你就是咒,咒就是你,达到“咒我合一”的状态才是一个合格的状态;但到了一定的境界后,持咒时,还要体会“咒”是如何“生起来”的。

另外,持咒达到“咒我合一”的状态时,咒自然就把“我”给化了,一些身心的障碍自然也就过去了;

35.           “心”念,就是用“心”去念;

“心”:“自性”在三界的第一重投影。

36.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说了三件事:

一是清楚自己现在在什么状态;

二是清楚自己该往哪里走;

三是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杂论篇

37.           把生活和修行变成一件事时,修行就上路了。

38.           修行上路了,心里自然就踏实了。

39.           修行中,一定不要太着急,太着急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走偏。

40.           佛、菩萨帮我们,不仅表现在修行的提高、生活的美好、工作的顺利上,也会表现在机遇的增加上,比如会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一个来帮助你的人。

41.           关于修行,我能给你们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建议就是:全身心地去实践,老老实实地做功夫。

42.           进入一个“初步开悟”(破掉第六识)的修行状态后,你会觉着生活的一切、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自然会有一种“享受生活”的心态与感受。

43.           修行首先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44.           入世修行就是修菩萨行,而菩萨行一定是要委屈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去成就他人的。

45.           修行如何算修的好?首先是自己的方方面面要变好,其次是跟自己在一起的人要变好,最后,自己周围的“一切”也要跟着变好。

46.           如果你能真心地把“他人”放在应有的“高位”,你周围的一切自然会有好的变化。

47.           当你做到“无我”之后,心里自然就只有“他人”了;同理,当你心里只有“他人”时,你自然也就做到“无我”了。

48.           做功夫是向内求的,是向心求的,不是向外求的。

49.           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

50.           真正的信心来自于“根”——即法界的力量。

51.           修行中,选对了路与方法之后,坚持就是最重要的。

52.           修行的路与方法走对了,一个修行的人就一定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人。

53.           正法修行与人生,与生活的关系,就像春天与植物(万物)的关系一样,当春天来临时,植物就自然具备了“生机”,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54.           我告诉你们的东西,只有你自己体验到时,才能真正理解。

55.           身心合一后,你的表达就有力量了。

56.           正法修行一定是一个“正向”加速的过程。

57.           不良情绪的调整,对普通的不修行的人来讲,可以尝试用体能运动的方式调整;对修行的人来讲,你还可以用“持咒”的方法,将不好的情绪转掉。

58.           情绪的东西,一定是从“心”里出来的,是外界的东西与心里的东西“共振”后而激发出来的,当心里的东西清理干净后(即心空了),外界的东西就没有了“共振”的对象,你的情绪就自然不会受影响了;就像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只有污染源清理干净后,污染才会真正没有。

59.           忏悔是西方文化中调整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60.           身体上一切的反应,都是“心”一层一层外化表现出来的,“相由心生”嘛!

61.           在实际的修行操作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去问:为什么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的修行到了那个境界后,一切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一切自然明了;最后高与低,就是一种“心”的感觉。

下载| 打印|
分享到

全部评论

实修世界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